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头条热点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李翔华:博士养鸡乐得其所

    信息发布者:赵亚慧
    2017-12-18 20:37:55   转载

   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江西省有个泰和县,但提起泰和乌鸡,却是远近闻名。在泰和乌鸡不断走俏的背后,有一位会计学博士坚守了10余年的奋斗故事。可以说,如果没有他的坚守和努力,或许纯种泰和乌鸡已经绝种,根本谈不上发展壮大。这位博士就是江西省泰和县汉君雄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翔华。

      与乌鸡结缘:一次不太美丽的邂逅

      李翔华出生于江西省新余市,获得会计学博士学位后,他来到深圳一家公司从事金融财务管理工作。他与乌鸡的结缘开始于一次不太美丽的邂逅。1998年,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李翔华来到了江西泰和,见识到了泰和乌鸡。

      “相貌丑陋,而且口感极差,吃了第一口就不想再吃第二口,乌鸡的价格也一落千丈,活鸡由原来的20多块钱一只跌到几块钱就能买到,乌鸡蛋才两毛多钱一个。”李翔华有些困惑,这哪里还是自己10多年前了解的泰和乌鸡啊!

      经过多方打听,李翔华得知了其中缘由。泰和乌鸡原产于泰和县内的武山附近,其奇特之处与武山丰富的矿物质、山泉有着密切的关系,如果移养他处,乌鸡的种群便会逐渐变异、失去应有之特征。所以,当地一直有“不食武山水,不是武山鸡”之说。

      除此之外,泰和乌鸡还具有怕冷、怕热、怕风、怕雨、易生病、生长慢、产蛋少等特性,难以饲养,特别是难以规模饲养,因而产量极为有限。

      在这种情况下,一个“出于好心却将泰和原种乌鸡推向绝种境地”的行动开始了。当地引进以色列白毛矮脚鸡种,与泰和乌鸡杂交成功,随着杂交泰和乌鸡的大范围推广,纯正泰和乌鸡越来越少,质量也越来越差,于是就出现了李翔华所遇到的情景。

      坚守之路:从687只乌鸡开始

      在了解到泰和乌鸡由盛转衰的境遇后,从小在江西长大的李翔华感到有些惋惜与痛心,但同时也让在深圳闯荡多年的他看到了商机。从事金融财务工作多年,当时已经40多岁的李翔华萌生了再创业的想法——发展纯正泰和乌鸡养殖。

      李翔华开始了再创业。初到武山,没有住的地方,只好临时住在当地的垦殖场,旧式的民居,又黑又暗,没有电话,没有电视,有的地方甚至连电源都没有。这对在深圳已经事业小成的李翔华来说是不小的考验。

      这些都还仅仅是开始。发展纯正泰和乌鸡养殖首先要解决的是鸡种的问题,当时随着杂交泰和乌鸡的推广,市面上已经鲜有纯种泰和乌鸡了。市面上的泰和乌鸡一般5块钱一只,为了挑到比较好的鸡种,李翔华以40元一只的价格一次性购进了近4000只。后来才发现,在这些他自认为比较接近原种的鸡种中,只有687只可用,其余只能以5元一只的价格售出。

      虽然第一笔生意就亏损了10多万元,但是鸡种有了。剩下就是推广问题,而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。

      发展壮大:“我愿一辈子与乌鸡打交道”

      李翔华始终坚信泰和乌鸡是有发展前景的。“首先泰和乌鸡的价值是不必多言的,其次泰和乌鸡的养殖又是无可复制的。”李翔华说,正因为看到了这两点,所以不管是面临创业初期的艰难还是发展过程中的挫折,他都选择了坚守。

      回顾10余年的创业之路,2003年爆发的非典和2005年的高致病性禽流感让他印象最为深刻。非典的发生,使得半年内都没有人敢来养殖场,最终几十万枚乌鸡蛋只能白白倒入池塘喂鱼,损失超过百万元。

      “不过还好我坚持下来了!”李翔华介绍,经过10余年的繁衍,目前,纯正泰和乌鸡已由1999年的687只扩繁到5万余只,而且经过15代的提纯复壮,原种乌鸡资源的品质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。李翔华还专门给自己的乌鸡注册了“武山凤”的商标。现在,乌鸡已远销到日本、欧美。

      2002年,李翔华提纯的纯正泰和乌鸡蛋被科研部门选中,作为科学研究的载体搭乘“神舟三号”升入太空。2004年他的武山养殖基地被国家列入乌鸡原产地保护区,他的养殖项目也成为国家重点扶持项目。

      李翔华说,公司发展到现在很不容易,下一步他将在原来以发展乌鸡种业为主的基础上,通过与其他力量合作,争取在餐饮和生物产品两个领域有所拓展,以便形成完整的产业链。 

      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,如今已年近六旬的李翔华依然充满信心。他说,现在的目标是争取让公司在5年内上市,进一步做大做强泰和乌鸡产业。“为此,我愿一辈子与乌鸡打交道”!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